English

筷子的变迁

●东瀛美食随笔
1998-11-04 来源:生活时报 李兆忠 我有话说

和式筷子的特点是,头尖身短,同平头长身的中国筷子形成鲜明对比。

筷子原本是中国传入日本的(尽管有些日本人不肯承认),从它形状和功能的演变中,可以窥测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和大陆文化与岛国文化耐人寻味的差异。同中国筷子相比,由于头尖,和式筷子除了夹,还具有戳、扎和分解的功能,这大概同日本人喜欢吃“煮物”(一种由鸡蛋、豆制品、萝卜块等混煮而成的大众菜)有关,对付鸡蛋、土豆、豆制品之类的软性大块食物,用筷子一戳,远比夹来得方便,弄到碗里后,再事分解亦十分容易,若是使用中国筷子,恐怕就没这么得心应手。

近些年来,这不起眼的筷子随同别的日本产品一起输向中国。中国的餐馆里日本式筷子也渐渐多起来,人们对此早已习惯。最近,还出现了一种模仿日本的国产筷子,它头尖身长,融合了两国筷子的长处,使用起来颇为便利。

日本的筷子,常使人联想到日本的汽车,日本的照相机,日本的手表,还有日本的家用电器,最初都是从国外引进的,却总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令原产国的人们瞠乎其后。日本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,成功地吸收、消化甚至改造了中国文化,筷子不啻是一个小小的象征。

和式筷子的标准长度为闺秀三拳,比起高大挺拔的中国筷子,显得有点小儿科。中国人刚使用这种筷子,谁都会感到拘谨和别扭;它只能固守一隅,不能大刀阔斧地远距离驰骋,上了中国的八仙桌或是大圆桌,就会力不从心,而且,它也难以应付那块大质坚的食物。从这种“小人国”筷子谦恭的样式中,人们似乎很难联想日本人当年企图吞并亚洲的雄心和气魄。

然而,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。和式筷子的短小谦恭,亦使人感受到日本人自律、克制和安分,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牢固的团体精神。日本是个小小的岛国,人口绸密,资源贫乏,天灾频繁,狭窄而严峻的生存条件要求国民安分守己,团结一致,并且讲究效率,这一切也从筷子上体现出来。日本人的餐桌通常只有我们的茶机那般大,所占空间很小,进餐一般实行份儿制,不像中国的餐桌上闹哄哄的,既不必伸长胳膊地远距离夹取,也毋需越俎代庖地替他人夹菜,而且,日本的菜肴加工之精细,是以可以直接放进嘴里品尝为标准的,绝无全鸡整鸭地端出来、让客人自己撕切的那种事儿。粗长的筷子,在日本人的餐桌上,不仅毫无用武之地,反而成为累赘。

日本的筷子,同样也体现了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心理。从观赏的角度看,日本的筷子造型精致秀气,富于变化,三拳长的比例对于他们,犹如古希腊的黄金分割。而这一切,最终又是同其他的食具,同进餐方式,烹饪特点乃至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规范高度协调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